"扑满"指的是存钱罐,但"扑满"这个名字的来历是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6 13:54:06

扑满"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. 上世纪50年代初,在湘潭古城,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,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,却无法取出.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,到快过年时,钱贮满了,便打烂小陶罐,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,故此人们也称它储存幸福和快乐的宝贝。

在现代,扑满通常属於小朋友(成人多将钱储於银行),外形常见像猪,以陶制,只有一个小洞,如果真的要用就必须打破它。这个设计可以教育小孩储蓄的概念:钱可以入,但使用时必须慎重考虑。

现代有各种不同材质如竹、木、塑胶、金属等,以及各种形式的扑满。
===
因为“扑满”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。

上世纪50年代初,在湘潭古城,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,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,却无法取出。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,到快过年时,钱贮满了,便打烂小陶罐,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,故此物又名“扑满”。“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蓄钱;具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”(《西京杂记》卷五)。

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,见于司马迁所写的《史记》中。它还有许多别称,如:悭囊、闷葫芦、储钱罐。

扑满常被诗人携入诗中,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,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。宋代诗人范成大在《催租行》中写道:“床头悭囊大如拳,扑破正有三百钱”;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。陆游则以此设喻,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:“钱能祸扑满,酒不负鸱夷。”记得一位高僧诗人曾写过一首叫做《扑满子》的咏物诗。诗中说,扑满子“只爱满我腹,争知满害身,到头须扑破,却散与他人”。

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,年少时家贫,放过猪,当过狱吏,但刻苦向学,孜孜不倦,近70岁时方入九卿之列,74岁升为丞相,官居极品。6年之后,以病死于任上。刚入官道时,他的老乡邹长倩送他一个扑满,并在赠词中说:“……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蓄钱,具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。土,粗物也,钱,重货也。入而不出,积而不散,故扑之。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,将有扑满之败,而不可诫与?”公孙弘在以后的岁月里,一直保持勤俭的本色,盖布被,食粗粮。所余的钱,用来在相府设东阁客馆,招纳贤才,以推荐给皇帝选用。所以,他不因聚敛钱财,招